2012年4月21日星期六

姚宏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造就“云的阶梯”(1)
出处:CIOAge 文: 徐蕊 评论( 0 )条 论坛 博客
导读:论时机,一个明智的人总能抓住它,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两年前企业做云计算产品的研发,往往会碰三个钉子。...
导读:毅然决然的辞去雅虎的工作,2007年从硅谷归国,和合伙人创办专注于云计算领域的本土企业,现在产品已在华尔街股票交易系统中应用……如此这般,像是一个海归的常规创业路,但是姚宏宇却与众不同,偏偏靠着一股蛮劲儿不走寻常路。
靠着蛮劲儿的创业之路
2007年,带着在雅虎多年的实践经验,姚宏宇回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云计算并非现在这样火热,少有的几家专注这个领域的IT厂商并没有铺天盖地的采取行动,一切发展还都处在孕育之中。但具备前瞻性眼光的姚宏宇告诉自己,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云计算将有征服市场的商业潜力。于是他潜心研究,创办了友友新创系统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他把云计算提供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类似于谷歌、雅虎这种提供云服务的IT公司;第二类是做云计算软件研发的传统IT厂商,像IBM、微软;第三类是类似友友系统的新兴专业基础软件提供商,云计算平台或称云计算中间件。友友系统首次提出云计算中间件的概念,这是完全基于新型的云计算开发模式,从编写整个软件开始就以此为目的,根据目标来设计的。“幸运的是这些大厂商都不是做互联网业务,从软件架构上讲,重新写一套软件程序比改原来的代码要容易得多,但是它的弊端是,要想改变原来的架构绝非易事,这需要时间和支持”,姚宏宇风趣的讲,“正是由于我们具备互联网的经验,加之与谷歌、IBM都不会产生直接竞争,我便选择了这条道路,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平缓、顺利的升级自己的技术架构。”
(友友系统姚宏宇博士、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江苏省电力公司客户代表接受CIOAge.com记者专访)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云计算

百科名片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云计算”图书版本也很多,都从理论和实践上介绍了云计算的特性与功用。
目录
简介
定义
  1. 狭义云计算
  2. 广义云计算
原理
特点
  1. 数据安全可靠
  2. 客户端需求低
  3. 轻松共享数据
  4. 可能无限多
云计算营销
误区
参考标准
  1. 资源来自网络
  2. 伸缩能力
  3. 性价比优势
  4. 简化版
应用
  1. Amazon
  2. Google
  3. Salesforce
  4. Microsoft
  5. 中国移动
  6. Giwell
展开

简介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
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Cloud Computing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这与我国著名云计算专家刘鹏教授早在2003年就提出的“网格计算池”是完全一致的。

定义

狭义云计算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1]

广义云计算  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
  有人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总的来说,云计算可以算作是网格计算的一个商业演化版。

原理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这可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的蓝图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最终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
  云计算的应用包含这样的一种思想,把力量联合起来,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使用。

特点

数据安全可靠  首先,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很多人觉得数据只有保存在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电脑里才最安全,其实不然。你的电脑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小心而被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上的数据无法恢复,而有机会接触你的电脑的不法之徒则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窃取你的数据。此前轰动一时的“艳照门”事件据报道不也是因为电脑送修而造成个人数据外泄的吗?
  反之,当你的文档保存在类似 Google Docs 的网络服务上,当你把自己的照片上传到类似 Google Picasa Web 的网络相册里,你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专业的团队来帮你管理信息,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你保存数据。同时,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帮助你放心地与你指定的人共享数据。这样,你不用花钱就可以享受到最好、最安全的服务,甚至比在银行里存钱还方便。

客户端需求低  其次,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
  大家都有过维护个人电脑上种类繁多的应用软件的经历。为了使用某个最新的操作系统,或使用某个软件的最新版本,我们必须不断升级自己的电脑硬件。为了打开朋友发来的某种格式的文档,我们不得不疯狂寻找并下载某个应用软件。
  为了防止在下载时引入病毒,我们不得不反复安装杀毒和防火墙软件。所有这些麻烦事加在一起,对于一个刚刚接触计算机,刚刚接触网络的新手来说不啻一场噩梦!如果你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电脑使用体验,云计算也许是你的最好选择。你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有一个你喜欢的浏览器,你要做的就是在浏览器中键入 URL ,然后尽情享受云计算带给你的无限乐趣。
  你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编辑存储在“云”的另一端的文档,你可以随时与朋友分享信息,再也不用担心你的软件是否是最新版本,再也不用为软件或文档染上病毒而发愁。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专业的 IT 人员帮你维护硬件,帮你安装和升级软件,帮你防范病毒和各类网络攻击,帮你做你以前在个人电脑上所做的一切。

轻松共享数据  此外,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你自己的联系人信息是如何保存的。一个最常见的情形是,你的手机里存储了几百个联系人的电话号码,你的个人电脑或笔记本电脑里则存储了几百个电子邮件地址。为了方便在出差时发邮件,你不得不在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之间定期同步联系人信息。买了新的手机后,你不得不在旧手机和新手机之间同步电话号码。
  对了,还有你的 PDA 以及你办公室里的电脑。考虑到不同设备的数据同步方法种类繁多,操作复杂,要在这许多不同的设备之间保存和维护最新的一份联系人信息,你必须为此付出难以计数的时间和精力。这时,你需要用云计算来让一切都变得更简单。在云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中,数据只有一份,保存在“云”的另一端,你的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
  仍然以联系人信息的管理为例,当你使用网络服务来管理所有联系人的信息后,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电脑找到某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机上直接拨通朋友的电话号码,也可以把某个联系人的电子名片快速分享给好几个朋友。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下进行的,只有对数据拥有访问权限的人,才可以使用或与他人分享这份数据。

可能无限多  最后,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为存储和管理数据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空间,也为我们完成各类应用提供了几乎无限强大的计算能力。想像一下,当你驾车出游的时候,只要用手机连入网络,就可以直接看到自己所在地区的卫星地图和实时的交通状况,可以快速查询自己预设的行车路线,可以请网络上的好友推荐附近最好的景区和餐馆,可以快速预订目的地的宾馆,还可以把自己刚刚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剪辑分享给远方的亲友……
  离开了云计算,单单使用个人电脑或手机上的客户端应用,我们是无法享受这些便捷的。个人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不可能提供无限量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但在“云”的另一端,由数千台、数万台甚至更多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的集群却可以轻易地做到这一点。个人和单个设备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云计算的潜力却几乎是无限的。当你把最常用的数据和最重要的功能都放在“云”上时,我们相信,你对电脑、应用软件乃至网络的认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改变。
  互联网的精神实质是自由、平等和分享。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无论是普通网络用户,还是企业员工,无论是IT管理者,还是软件开发人员,他们都能亲身体验到这种改变。

云计算营销  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营销能力的完美系统。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覆盖能力,以及“云”之间的逻辑计算能力,从而达到系统营销的结果,他可以减少用户的经济负担,最终使用户简化到只要在家里,一台终端,都可以得到近乎无限数量的优质客户,享受“营销云”带来的强大经济利益。
  狭义云营销:帮客户销售产品,快速建立全国营销渠道,获取经济利益。
  广义云营销: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获取更大社会资源等
  公众认可的云计算的三个服务模式——IaaS、PaaS、SaaS
  1、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目前,只有世纪互联集团旗下的云快线公司号称要开拓新的IT基础设施业务,但究其本质,它只能实现主机托管业务的延伸,很难与亚马逊等企业相媲美。
  2、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但是纵观国内市场,只有

八百客一个孤独的舞者,拥有PaaS平台技术。可见,PaaS还是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国内大多数公司还没有此技术实力。
  3、SaaS(Software-as-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相对于传统的软件,SaaS解决方案有明显的优势,包括较低的前期成本,便于维护,快速展开使用等。比如红麦软件的舆情监测系统。

误区  [2]

厂商的炒作,加上IT人的自欺,很快就会让人们对某种技术感到失望。如果你正在考虑云计算战略的话,请千万别被这些虚伪的承诺所迷惑。
  如今,无论你去哪里,都会有人对你说,或者向你兜售和云计算有关的什么东东。而你只有剥去其谎言的外衣,还其本来面目,你才能够了解云计算是否真的适合于你的企业。下面就是我们列出的关于云计算的9大必须剥去的谎言。
  谎言1:只有一种“云”。至少有三种格式的“云”,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利益和风险。它们是1)“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提供按需使用的虚拟服务器,例如Amazon的EC2);2)Web服务或称“平台作为服务”(PaaS),提供API或开发平台供客户在云中创建自己的应用;3)软件作为服务(SaaS),例如Salesforce. com的CRM软件。
  你正在运行哪类应用,生成何种数据,都会对你是否以及怎样采用云计算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谎言2:你需要的只是一张信用卡。如果你是位孤独的开发者,有的是时间,那么从命令行上对虚拟服务器进行配置是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掌管着一家企业,那么如何安装配置操作系统、多种应用、数据库连接才能产生回报?都是你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你的企业规模够大,那就还得制定安全、数据格式或数据质量等诸多的标准。
  千万别信一些厂商所说的,“只要去厂商那里买一台开发服务器,过去IT部门需要3、4天才能配置好的工作如今15分钟就能搞掂。”西门子IT解决方案与服务北美公司首席架构师Michael Kollar说,他的公司约有2500台服务器需要虚拟化,向企业内外部的使用者提供云服务,然而,云服务既不安全,也不适合公司的各种标准,无法集成到范围更广的IT环境中去。
  很多IaaS厂商甚至无法适应企业的应用需求。Sitemasher的创始人兼CTO Phil Calvin尝试着想找一家云服务商,去管理他现在自己管理的服务器。结果呢?“我们找不到一家能够按需扩展我们的标准服务器的厂商”,他说。既没有厂商能够提供他需要的低延迟性能,也没有厂商能提供跨数据中心的全球负载均衡。
  谎言3:云计算可以减少工作量。长期来看可能如此,但是开始的时候,你必须首先考虑哪种模式的云计算适合于你;哪些应用或服务适合于这种云;如何保障适当的安全、法规遵从和正常运行。还要记住,监控任何一家厂商的服务性能也需要额外的时间。
  “当你在运行生产性应用时,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考虑,比如冗余、可靠性、性能和延迟等,”RightScale的CTO兼创始人Thorsten von Eicken说。在把应用向云中迁移之前,客户必须确保上述需求都能满足。
  另外,并非所有应用都能适合云计算。例如依靠服务器集群的应用就不太适合与他人分享计算资源的云环境,因为它们需要每一台服务器的配置不能随意变更,并且需要有专门的带宽等等。
  谎言4:可以将私有云和公用云无缝集成。一些云服务的布道者们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两个美好的世界:你既能拥有由内部数据中心提供的控制权,又能享受到由外部云所提供的低成本与灵活性,而各类应用、存储和服务器都可以按照你的需要随意地拖放使用。
  然而,要实现这一点相当困难。就目前来看,需要大量的跑腿工作,大量的手动重配置和大量的工程设计努力,才能将应用同时迁移到公用云和私有云中。只有当客户在公用和私有云中运行相同的平台时,无缝集成才会比较容易实现。
  西门子的Kollar说,关键是需要有一种安全基础架构,可以跨两种环境;需要有既安全又节约的方法可以跨两种云复制数据或访问数据。
  谎言5: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无缝集成公用云和私有云。这同样是不对的。其实已经有一些厂商正在提供无缝集成。例如Kollar就预计将在12到18个月内,向其客户提供两种云的无缝集成。RightScale的von Eiken推荐了同时适用于公用和私有云的一些标准化配置、数据模型和自动部署策略。当技术、标准和处理流程都比较完善之时,构建一个可共享公用和私有资源的基础应该是可能的。
  谎言6:云计算怎么都能节约成本。而麦肯锡最近发布的一份引起诸多争议的白皮书宣称,只有在云中运行某些特殊平台,例如Linux时,才有可能节省成本。
  Google对此表示了异议。Google Apps的高级产品经理Rajen Sheth认为,麦肯锡的报告只考虑了高度冗余架构中低成本服务器带来的成本节约,这是不全面的。他认为客户利用“相同的可扩展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而不必再购买、安装、维护、扩展自己的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同样能节约成本。对此,麦肯锡未给出回应。
  也有用户指出,在现有的许可证和技术支持模式下,客户们在云中部署软件可能要比在企业内部部署软件,需要向软件厂商支付更高的费用。
  谎言7:云厂商能够确保云安全。即便云厂商拥有多项安全认证证书,也不能保证你的特定服务器、应用和网络是安全的。
  以西门子为例,为了确保西门子的云环境是安全的,则需要“从外部”仔细考察IT系统,保证每一条可以想到的用户能够访问关键信息的路径都是安全的才行,Kollar说。保障每一个平台都是安全的,虽然不算是什么了不得的挑战,但是要保障所有需要安全的技术能在一起协同工作,这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谎言8:只要运行虚拟机,就是在做云计算。虚拟化是在多个物理设备之间创建逻辑服务器或逻辑存储,它只是云计算所需要的一部分要素而已。但是,即便有了虚拟机也并不意味着就有了云计算。要想充分获得虚拟化的好处,IT部门或云厂商还必须提供按需伸缩容量的能力,按需付费的定价机制,让用户能够很容易地根据其需要配置新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允许用户定购虚拟服务器(尤其是为某些特殊任务重新配置的服务器)来做某些工作,是云客户的一个关键性的省钱目标。但要说只是因为你运行了例如VMware的Infrastructure 3,自我服务就会自动发生那却未必。Kollar说,西门子就投入了“一大笔钱”用于研发虚拟服务器和相关服务的标准服务菜单,用户可以按需从其私有云中定购这些服务。
  谎言9:云计算只和技术有关。的确,是技术让云计算成为可能,但是实现成本节约与灵活性还需要有正确的处理流程。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而当客户要在各种物理设备之间迁移数据和应用时,前者是非常动态、高度变化的。
  在云中可以使用标准化流程来提高效率。Kollar说,通过利用ITIL管理框架与虚拟化技术相互结合,西门子已经把IT管理的工作量减少了25%到35%。
  关于云的真相:云并非外卖,也绝非无忧无虑计算的神奇乐土,而是一种需要深入了解,花大力气去正确管理的复杂资源。这里绝没有什么神话可言。
  企业在将业务迁移到云之前,应首先考虑下列5个问题:
  1、你的云服务商是如何定义“良好的客户服务”的?服务本身的先进性固然重要,但是你必须弄清楚具体的某个厂商认为哪种服务才是良好的服务,以及服务中都包含了什么,比如赔偿政策、技术援助等等。
  2、你对云服务商的有形设施是否满意?尽职调查(due-diligence)的部分内容包括检查厂商的有形设施,注意与厂商大楼维护有关的事务,以及厂商的设备维护计划和大楼中员工的数量等。
  3、你应该清楚会出现哪种类型的服务中断事故。有时,厂商不得不关闭部分更新或升级设备,因为那些活动会严重妨碍你的云计算服务。搞清楚厂商计划多长时间进行一次例行检修,以及它会向用户们提供什么样的预先通知。
  4、云服务商发展的速度有多快?你必须知道你的厂商是否有能力在不影响服务水准的前提下接受更多的新用户。
  5、云服务商准备了那些后续程序?一旦服务出现中断故障,重要的是它能多快地找出问题的根源。

参考标准  作为公众,需要鉴别哪些是真云,哪些是假云。为此,刘鹏教授提出判断是不是云计算的三条参考标准,供大家参考[3]

资源来自网络  这是云计算的根本理念所在,即通过网络提供用户所需的计算力、存储空间、软件功能和信息服务等。

伸缩能力  如果资源节点服务能力不够,但是网络流量上来,这时候需要平台在一分钟几分钟之内,自动地动态增加服务节点的数量,从100个节点扩展到150个节点。能够称之为云计算,就需要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网络的尖峰流量,哪怕是突然出现了“贾君鹏”这样的热点。过了一阵子,流量下来了,服务节点的数量在随着流量的减少而减少。现在有的传统IDC自称也能提供伸缩能力,但需要多个小时之后才能提供给用户。问题是网络流量是不可预期的,不可能等那么久。

性价比优势  看了上面一条,有些人在想,没关系,多配一些机器,流量再大也应付得了。但这不是云计算的理念。我们还有个性能价格比指标。云计算之所以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就是因为它将数量庞大的廉价计算机放进资源池中,用软件容错来降低硬件成本,通过将云计算设施部署在寒冷和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节省电力成本,通过规模化的共享使用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外代表性云计算平台提供商达到了惊人的10-40倍的性能价格比提升。国内由于技术、规模和统一电价等问题,暂时难以达到同等的性能价格比,我们暂时将这个指标定为5倍。拥有256个节点的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云计算平台已经达到了5到7倍的性能价格比提升,其性能价格比随着规模和利用率的提升还有提升空间。

简化版  第一:服务是否通过网络计算云实现,即终端用户只需要简单的输入输出;
  第二:网络计算云提供的服务能力即服务节点数目是否能达到即时调整,即根据终端用户服务能力需求即时增加或减少到适当服务节点数目。

应用

Amazon  Amazon以在线书店和电子零售业起家,如今已在业界享有盛誉。它最新的业务却与云计算有关。两年多以前,亚马逊作为首批进军云计算新兴市场的厂商之一,为尝试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亚马逊的云名为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Services,AWS),目前主要由4块核心服务组成:简单存储服务(Simple StorageService,S3);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简单排列服务(Simple QueuingService)以及尚处于测试阶段的SimpleDB。换句话说,亚马逊现在提供的是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的存储、计算机处理、信息排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入式服务。

Google  围绕因特网搜索创建了一种超动力商业模式。如今,他们又以应用托管、企业搜索以及其他更多形式向企业开放了他们的“云”。
  今年4月,

谷歌推出了谷歌应用软件引擎(Google AppEngine,GAE),这种服务让开发人员可以编译基于Python的应用程序,并可免费使用谷歌的基础设施来进行托管(最高存储空间达500MB)。对于超过此上限的存储空间,谷歌按“每CPU内核每小时”10至12美分及1GB空间15至18美分的标准进行收费。最近,谷歌还公布了提供可由企业自定义的托管企业搜索服务计划。

Salesforce  Salesforce是软件即服务厂商的先驱,它一开始提供的是可通过网络访问的销售力量自动化应用软件。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其他软件即服务厂商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

Salesforce的下一目标是:平台即服务。
  该公司正在建造自己的网络应用软件平台shijiexuexi,这一平台可作为其他企业自身软件服务的基础。shijiexuexi包括关系数据库、用户界面选项、企业逻辑以及一个名为Apex的集成开发环境。程序员可以在平台的Sandbox上对他们利用Apex开发出的应用软件进行测试,然后在Salesforce的AppExchange目录上提交完成后的代码。

Microsoft  在云计算的起步阶段,微软曾经历过不少周折。经过几年的磨合调整之后,这个软件巨头的云计算战略终于走上了正轨。
  根据有些厂商的预想,未来绝大部分的IT资源都将来自云计算,但微软却并不这么认为。几个月前,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CSA)雷 奥兹(RayOzzie)表示,微软的宏伟计划是“提供均衡搭配的企业级软件、合作伙伴托管服务以及

云服务”。简而言之,微软将其称为“软件加服务 ”(software plus services)。
  微软将在今年推出的首批软件即服务产品包括Dynamics CRM Online、Exchange Online、OfficeCommunications Online以及SharePointOnline。每种产品都具有多客户共享版本,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型企业。单客户版本的授权费用在5,000美元以上。针对普通用户,微软的在线服务还包括Windows Live、Office Live和Xbox Live等。

中国移动  云计算作为中国移动蓝海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于2007年由移动研究院组织力量,联合中科院计算所,着手起步了一个叫做“大云”的项目。
  中移动的大云建设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基础架构建设。第二部分是平台及服务的建设。基于这两方面之上,中国移动将推出“软件即服务”,以便中小企业减少IT投入成本和IT运营复杂性,同时提供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
  大云1.0版于2010年正式发布。以此为基础,中国移动将逐步展开云计算的商业化步伐。

Giwell  

Giwell是国内首个通讯计算云平台,是天地网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云计算平台。

内涵

Markus Klems  云计算是一个囊括了开发,负载平衡,商业模式,以及架构的时髦词,是软件业的未来模式(Software 10.0),或者简单地讲,云计算就是以 Internet 为中心的软件。

Reuven Cohen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 Web 的服务,目的是让用户只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钱,同时消除传统软件在硬件,软件,专业技能方面的投资。云计算让用户脱离技术与部署上的复杂性而获得应用。

Jeff Kaplan  云计算这个词将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将炙手可热,人们会依此实现虚拟化并重造 IT 应用,创造出基于服务的业务模式。

Douglas Gourlay  云计算指的是一个大的宏图,基本上说,就是让用户透过 Internet 访问技术服务,现在,我每次登陆 Facebook 或搜索航班,事实上都是在使用云计算。

Praising Gaw  云计算就是新的 Web2.0,一种既有技术上的市场绽放。就象以前人们在自己的网站上放一点 ajax 就宣称自己是 Web2.0 一样,云计算是一个新的流行词。
  积极的一面是,Web2.0 最终抓住了主流眼球,同样,云计算概念最终也会改变人们的思想,最终爆发出各种各样的概念,托管服务,ASP,网格计算,软件作为服务,平台作为服务,任何东西作为服务。

Damon Edwards  云计算还有很多令人费解的东西,然而不必如此复杂,只有三种服务是基于“云”的,SaaS,PaaS 和云计算平台。

Brian de Haaff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SaaS 是云计算的一种,然而行业内的人必须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说,云计算就是SaaS的升华。

Ben Kepes  云模式的初衷是让硬件层的消费象按需计算,按所需存储空间那样进行,而为了让云模式带来更多力量,我们需要在整个应用架构中,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实现配制,部署,服务。

Kirill Sheynkman  我曾经和客户这样比喻云计算,我们可以把云计算比作“云厨”,我是一家的厨师,负责一家人的饭食,如果我的孩子想吃意大利食物,我就或做或订意大利饭给他,这些东西可能每天都变。拿我们的 Data Center 3.0 来说,你可以决定你的应用程序是在本地运行,还是在别的其它数据中心运行,如果发现资源不够,你也可以中途改变主意。事实上,基于自动化管理,你可以实时改变。

Omar Sultan  云计算就是为一些需要动态改变的需要访问资源与服务。应用和服务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云就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资源。

Kevin Hartig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是虚拟化的;云可以象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Jan Pritzker  云计算是用户友好的网格计算。

Trevor Doerksen  云计算的意思是,外包的,用多少买多少的,各取所需的,一些来自 Internet 的东西。Thorsten von Eicken要想讨论围绕着云计算这个概念的问题,我们需要在一个历史背景中进行,看看云计算的先驱者,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会给我们一些指引,以避免同样的问题。

Paul Wallis  关于云计算的分布,我们可以借用金字塔模型。处于顶端的是那些只需要用户关心这是什么的一些应用,如 Gmail, Hotmail, Quicken Online等等。
  处于中间的是一些服务,你拥有逐渐增强的灵活性与可控制性,但仍受一些限制,Google App Engine, Heroku, Mosso, Engine Yard, Joyent or shijiexuexi(SalesForce platform) 一类的应用算这一类别。处于底端的是一些诸如 Amazon EC2, GoGrid, RightScale 和 Linode 一类的架构。

Michael Sheehan  Web 与博客世界繁荣让人相信,任何应用都可以走向 Web 化,事实上,有些是可以的,但大部分不可以。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以及一大堆问题会阻止多数公司将他们的核心业务放到“云”中,如果那样,出现问题的成本将非常高。Amazon 是云计算的领先者,但即使是 Amazon 也遇到很多问题,云计算还需要不断完善,它需要走的路可能比多数人估计的都要长。

Don Dodge  现在的高速网络,高性能图形处理器,快但并不贵的服务器和存储让工程师将越来越多的计算能力集中到数据中心,10年前,研究者们创造了网格计算的概念,而云计算将更强大。

Aaron Ricadela  当我们向不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提供虚拟技术的时候,我们希望虚拟或隐藏的是其复杂性。绝大多数人希望同应用或服务,而不是软件打交道。对于云计算,我们希望软件本身被虚拟或躲藏在系统或专业人员的背后,或者说“云”的背后。技术的发展也应了这句古话,总是螺旋上升的。早期的大型机时代,大型机集中了所有计算;而到了PC时代,计算能力则分布在每一台PC上;即将进入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之后,计算能力又将走向集中。 分布式计算的PC时代,创造了微软;集中式计算的“

云时代”,创造了谷歌。与谷歌试图将所有计算和应用搬到“云”里不同,微软提出“云-端计算”的平衡理念:“云”和终端都将承担一部分计算和应用。 微软提出“云-端计算”的基础是:虽然“云计算”时代,由摩尔定律及WINTEL架构所决定的平衡正在打破,但一个由硬件、带宽、内容构成的新平衡正在形成:终端性能、带宽的发展,永远也赶不上内容的增长速度,三者总是维持一个动态的最佳平衡。

Irving Wladawsky Berger  在我看来,云计算就是将以前那些需要大量软硬件投资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以基于 Web 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掌握云计算其实也是一种利用互联网上的软件和数据的能力。

形式

来源  InfoWorld网站同数十家公司、分析家和IT用户讨论出了云计算的几大形式:

SAAS(软件即服务)  这种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用户眼中看来,这样会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从供应商角度来看,这样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这样能够减少成本。SAAS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和ERP中比较常用。 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也是类似的服务

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  这个主意很早就有了,但是直到最近才在Sun、IBM和其它提供存储服务和虚拟服务器的公司中新生。这种云计算是为IT行业创造虚拟的数据中心使得其能够把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

网络服务  同SAAS关系密切,网络服务提供者们能够提供API让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而不是提供单机程序。

平台即服务  另一种SAAS,这种形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间商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到用户手中。

MSP(管理服务提供商)  最古老的云计算运用之一。这种应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业而不是终端用户,常用于邮件病毒扫描、程序监控等等。

商业服务平台  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该类云计算为用户和提供商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比如用户个人开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设置来管理其开支并协调其订购的各种服务。

互联网整合  将互联网上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整合起来,以便用户能够更方便的比较和选择自己的服务供应商。

流行原因

概述  五个主要原因使得分布式计算必然会越来越普遍,逐渐发展成主流的计算模式而取代集中式的大型计算机:
  

高性价比  现在分布式系统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具有比集中式系统更好的性能价格比。你不要花几十万美元就能获得高效能计算。

应用分布性  多数应用本身就是分布式的。如工业企业应用,管理部门和现场不在同一个地方。

高可靠性。  冗余不仅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信息技术。现代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度容错机制,控制核反应堆主要采用分布式来实现高可靠性。

可扩展性。  买一台性能更高的大型机,或者再买一台性能相同的大型机的费用都比添加几台PC的费用高得多。

高度灵活性。  能够兼容不同硬件厂商的产品,兼容低配置机器和外设而获得高性能计算。

发展

60年代的麦卡锡  早在60年代麦卡锡(John McCarthy)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象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云计算的第一个里程碑是,1999年IBM提出的通过一个网站向企业提供企业级的应用的概念。[4]

Amazon  Amazon使用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为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收费的服务项目包括存储服务器、带宽、CPU资源以及月租费。月租费与电话月租费类似,存储服务器、带宽按容量收费,CPU根据时长(小时)运算量收费。Amazon把云计算做成一个大生意没有花太长的时间:不到两年时间,Amazon上的注册开发人员达44万人,还有为数众多的企业级用户。有第三方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Amazon与云计算相关的业务收入已达1亿美元。云计算是Amazon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Google  Google当数最大的云计算的使用者。Google搜索引擎就建立在分布在200多个地点、超过100万台服务器的支撑之上,这些设施的数量正在迅猛增长。Google地球、地图、Gmail、Docs等也同样使用了这些基础设施。采用Google Docs之类的应用,用户数据会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某个位置,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与互联网相连的系统十分便利地访问这些数据。目前,Google已经允许第三方在Google的云计算中通过Google App Engine运行大型并行应用程序。Google值得称颂的是它不保守。它早已以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公开其云计算三大法宝:GFS、MapReduce和BigTable,并在美国、中国等高校开设如何进行云计算编程的课程。

IBM  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蓝云”计算平台,为客户带来即买即用的

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使来自全球的应用可以访问分布式的大型服务器池。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IBM正在与17个欧洲组织合作开展云计算项目。欧盟提供了1.7亿欧元做为部分资金。该计划名为RESERVOIR,以“无障碍的资源和服务虚拟化”为口号。2008年8月, IBM宣布将投资约4亿美元用于其设在北卡罗来纳州和日本东京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改造。IBM计划在2009年在10个国家投资3亿美元建13个云计算中心。

微软  微软紧跟云计算步伐,于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Azure(译为“蓝天”)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云计算平台,让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微软拥有全世界数以亿计的Windows用户桌面和浏览器,现在它将它们连接到“蓝天”上。Azure的底层是微软全球基础服务系统,由遍布全球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构成。

发展潜力  粗略地计算,目前的个人计算机每个CPU芯片的处理能力是200MIPS,就是每秒种执行200M也就是两亿次指令,而最近Yahoo!公司报道他们已经实现了有一万个节点(node)就是一万台PC计算机连接的分布式系统,总的处理能力是 2,000,000MIPS,最快的芯片也达不到这个速度,因为在一定面积上设计的芯片的速度是存在一个极限的,不可逾越。
  而当前世界著名的超级计算机所谓的TOP500,达到每秒几百万亿次指令执行,都是采用分布式设计的,世界第一的IBM BlueGene超级计算机采用了32部机架,每部机架部署有768个PowerPC440 CPU。顺便说一句,这TOP500基本都是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
  现在社会和家庭拥有的个人计算机就是PC,只有30%的计算能力被利用,甚至更低,而其余70%的实际上是被闲置的,这些闲置的计算机资源和计算能力只有通过分布式系统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国家的计算能力,而计算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指标,这一点现在还没有被国人充分认识到。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能力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亚于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重要性。云计算就是把普通的服务器或者个人计算机连接起来以获得超级计算机也叫高性能和高可用性计算机的功能,但是成本更低。这在世界上也是个先进的项目。
  云计算模式必定能大大提高我国科学计算机和商业计算能力,使得我国经济竞争力大大提升。美国和欧洲有许多社会分布的分布式计算系统,他们动员和使用这些社会计算能力进行人类基因组学(Genomics)的研究、天文学问题研究、数学难题研究以及其他的科学问题研究。去年的一个研究报告估计我国个人计算机PC保有量接近两亿台。
  系统的宗师Andrew S. Tanenbaum(AST)给分布式系统的的定义:“分布式系统是这样的系统,它运行在不具有共享内存的多台机器上,但在用户的眼里却像是一台计算机”。(引自《

现代操作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它的目标是让每个用户感觉联网的计算机是一个分时系统——就像使用个人计算机一样 ——而不是一个由许多计算机联合起来的集体,即使由五个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系统也应该让用户感觉自己是在使用一台价值20万美元的大型计算机,唯一不寻常的感觉是处理速度提高了许多,别的没有什么不同。
  例如,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机器A的用户要使用安装在机器B上用户的目录里的文件,A用户要使用远程登录命令rlogin B登录到机器B的目录上,那么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分布式系统,因为用户A意识到了另外一台机器的存在,分布式系统必须要做到,用户A登录到一个目录上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在本地机器上还是在远程机器上的目录上,对于用户A来说机器B是透明的,这就是分布式系统设计时考虑的“透明性”要求。
  其他有关的问题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的问题,目录和文件访问机制以及一致性问题,分布式系统进程的通信问题等等。目前的云计算严格说还没有到达真正的分布式计算的语义学水平。

政策应对  云计算对于每个国家的ICT业意义重大,政策制定者需要对此足够重视,以免错过时机。根据国际顶级市场分析机构Ovum日前发布的报告,云计算必须成为各个国家ICT产业政策中的一部分。

云计算或会导致无形离岸外包  根据日前亚太地区公共部门ICT政策首脑的一些列讨论,很显然,云计算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关注对象,而许多人将之视为威胁而非机遇。
  在过去,政府已经从ICT公司的服务中获得了诸多好处,推动了电子政务改革并且建立了和本国ICT服务以及渠道提供商之间的伙伴关系。不过,云计算要求较过去更为全面的支持,更多的ICT软件、平台或者基础构架需要外包。而全球主要的以及次级的云计算提供商都来自北美,例如亚马逊、思科、谷歌、惠普、IBM、微软、甲骨文、SUN等。这就意味着,ICT业务将会向北美高度集中。
  云计算必须成为各个国家ICT产业政策中的一部分
  云计算是一场规模游戏——规模越大越好,并且最先采取行动的公司将会变得最大。其规模必须支持无所不在的接入、连接的无缝灵活性、有竞争力的价格、持续为云服务的质量、功能以及安全进行投资。
  正如一句台词“你建好了,他们就回来”,云计算的发展之路或许如此。这就意味着相关厂商必须进行预先投资,而且其基础构架必须能够支持足够大的容量。而预先投资能力则会影响到在云服务中的市场位置。
  究竟如何看待云计算,对于政府而言,有些两难。如果是将之交由市场,很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便是本土市场会被吸入“全球云”,本土公司沦落为全球主流公司的海外工厂;而如果采取政策干预,从实践角度也无法真正关闭云端。那政府究竟应该如何着手?

国家云或是必要的自我防御  ICT政策高管必须充分考虑云计算对于国家ICT业带来的风险以及机遇。一方面,它或许会带来工作以及数据的“海外建厂”。另一方面,由于云是全球性的,而法律系统却在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数据安全以及隐私问题会存在争议或者隐患。
  “国家云”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国家云”将为本土ICT业提供市场机会;另外,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管理云计算,结合本国的法规政策,保证其达到自身的安全要求。然而,对于中小国家,如何同诸如亚马逊、谷歌、

IBM、微软这些IT巨头竞争?

政府与通信企业合力?  政府如果想在云计算中获得主导权,需要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政策;二是ICT支出。核心之处在于,能够保证本土企业在云计算中的地位。
  由于云计算的投资巨大,这就意味着,每个国家中没有多少厂商具备同全球ICT巨头竞争的实力,由此本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或许会是“国家云”建设的最佳候选对象——至少他们具备资源优势,而且一般会只关注本国市场。
  当然,政府也可以同全球云服务提供商合作以刺激本国云的发展。

我国现状

云商务  在我国,云计算发展也非常迅猛。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2009年11月11日,全国首家云计算产业协会在深圳成立,协会的成立标志深圳市政府对于云计算产业在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标志着深圳市企业对于云计算研究及应用领域的关注与信心,深圳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迈向成熟,而云计算产业则给深圳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商机,当前深圳是全国首个大力发展云计算的城市,现在有100多家企业从事云计算相关产业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未来产业将蕴藏巨大的商机。
  2009年12月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在京成立,四十多家企业一起共同倡议成立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
  2010年8月上海公布云计算发展战略,3年内,云计算将为上海新增1000亿元的服务业收入,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转型,培育10家年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和10个云计算示范平台。上海的目标很明确:打造亚太地区的云计算中心。
  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 Computing Service", 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 Storage 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另外,易度在线工作平台everydo .com在云计算领域发展也很快,旗下的多款云计算产品,包括文档、项目、工作管理等,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软件领域问题。

云安全  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月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趋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据悉,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2.5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达到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

概念股  2010年10月22日,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通知明确,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业内人士表示,在两部委的推动下,云计算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望在3年内突破1万亿人民币,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家上市公司将迎来发展机遇。
  [5]

  2010年10月25日 云计算概念股今日走势强劲,开盘大涨逾4%。个股全线上涨,鹏博士、
华胜天成、浪潮信息、浪潮软件四股涨停,17股涨逾5%。 [6]

图书1

简介  

云计算--信息产业新浪潮》以社区协作的方式,撰写关于云计算理念、市场、趋势、技术、影响等所有关于云计算的系统性知识,通俗但不缺严谨,有一定技术内容和深度但不晦涩艰深。[7]

本书目前目录  1 云计算概念剖析9
  1.1 云计算起源9
  1.2 云计算定义16
  1.3 云计算兴起的推动力量21
  1.4 深入理解云计算变革26
  1.5 云计算认识误区27
  2 云计算市场30
  2.1 云计算产业链生态系统30
  2.2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31
  2.3 平台即服务(PaaS)市场35
  2.4 软件即服务(SaaS)市场35
  2.5 国内市场发展35
  2.6 市场机遇36
  2.7 谁会被冲击36
  2.8 政府之手39
  2.9 知名企业的云计算策略39
  3 云计算技术体系40
  3.1 虚拟化40
  3.2 分布式文件系统40
  3.3浏览器异步交互技术(AJAX)41
  3.4 网络服务41
  3.5 安全与身份验证41
  4 云计算与开源技术41
  4.1 开源服务器虚拟化41
  4.2 开源虚拟化管理系统43
  4.3 公有云私有云互操作性平台51
  4.4 开源虚拟化工具53
  4.5 存储系统55
  4.6 开源PaaS平台55
  4.7 开源基础设施监控项目59
  4.8 其他开源项目65
  5 云计算标准现状75
  5.1 概述75
  5.2 云计算宣言75
  5.3 参与云计算标准的组织75
  5.4 标准介绍75
  5.5云计算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介绍75
  6 云计算的影响79
  6.1 概述79
  6.2 云计算对IT产业的影响79
  6.3 对社会的影响81
  6.4 对区域和国家的影响81
  7 云计算的优势和问题81
  7.1 云计算的优势82
  7.2 云计算面临的问题82
  8 云计算应用场景84
  8.1 应用场景分类84
  8.2 具体客户应用场景84
  8.3 应用场景分类描述84
  9 云计算安全85
  9.1 概述85
  9.2 云计算中的控制85
  9.3 云计算中的维护85
  10 拥抱云计算86
  10.1 企业采纳云计算策略86
  10.2 企业构建私有云策略86
  10.3 云计算与创新和产业格局86
  10.4 政府和社会与云计算互动86

图书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刘鹏教授主编的系统讲解云计算技术的专业书籍,重点阐述了云计算领域

具代表性的Google、亚马逊和微软三个云计算平台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并介绍了以Hadoop为代表的开源云计算技术和云计算仿真器CloudSim,分析了云计算领域的理论研究热点问题,给出了云计算应用实例以及云计算实验的详细步骤。本书主要内容包括:Google的GFS、MapReduce、Bigtable、Chubby和App Engine等;亚马逊的Dynamo、EC2、S3、SQS、SimpleDB和CloudFront等;微软的Azure、SQL服务、.Net服务和Live服务等;开源云计算技术的HDFS、HBase和Eucalyptus等。读者可从本书配套网站中国云计算获取更多资料和求解疑难问题。

作品评价  本书紧跟云计算的发展前沿,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用价值,可作为高校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云计算研发人员和爱好者的学习和参考资料。
  弄清云计算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弄清云计算的技术原理。
  不仅要学习使用云计算平台和编写云程序,还要学会搭建自己的开源云计算平台。
  掌握云计算理论研究前沿,学习使用云计算仿真器,站在众人肩上开展云计算研究。


浅析云计算的七种应用类型

ZDNet服务器频道时间:2008-07-28作者: | IT168
本文关键词:
  云计算如今已成为又一风靡的概念。与很多同行一样,Gartner资深分析师Ben Pring认为:“云计算就像法国大餐一样正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问题在于(类似Web 2.0一样),似乎每个人对云计算的定义都有不同之处。
  如果说,用“云”来暗喻Internet互联网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当“云”与“计算”联合起来后,其含义就变得庞杂而模糊了。一些分析师和厂商狭隘的将云计算定义成——由虚拟服务器组成的公用/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的升级版。而另一些人则定义的过于宽泛,他们坚持认为任何在防火墙外的操作均可以被视为“在云里计算”,包括常规的外包。
  实际上,当我们考虑到IT的实际需求时,云计算的概念也会逐渐清晰起来:在不增加硬件基础设施投资,无须训练新员工或不购买新软件的前提下,来增加资源容量或提升计算性能的一种方法。云计算包含了所有通过网络实时订购或者按照使用量付费(pay-per-use)的服务模式,扩展了IT行业的现有能力。  
  
  云计算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有庞杂的各类厂商在开发不同的云计算服务,从成熟的应用程序到存储服务再到垃圾邮件过滤不一而足。比如,公用计算基础架构的供应商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而Salesforce.com这样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供应商也在提供云计算服务。种种迹象说明,各类云计算的开发商和集成商正在兴起。
  云计算如今已成为又一风靡的概念。与很多同行一样,Gartner资深分析师Ben Pring认为:“云计算就像法国大餐一样正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问题在于(类似Web 2.0一样),似乎每个人对云计算的定义都有不同之处。
  下面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云计算应用究竟有哪些类型。
  1、SaaS软件即服务
  这类云计算是通过WEB浏览器来向成千上万个用户提供某种单一的软件应用。在用户看来,这样他们不需要事先购买服务器设备或是软件授权;而对于厂商来说,与常规的软件服务模式相比,仅提供一项应用的成本也要低得多。一个典型的针对企业级应用的例子就是Salesforce.com的CRM。另外,SaaS在人力资源软件应用中也比较普遍,甚至它已经开始向ERP领域拓展,如Workday。而且,谁又能料到,GoogleApps和Zoho Office这种同样基于SaaS的“桌面”应用会突然火爆起来呢?  
  云计算如今已成为又一风靡的概念。与很多同行一样,Gartner资深分析师Ben Pring认为:“云计算就像法国大餐一样正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问题在于(类似Web 2.0一样),似乎每个人对云计算的定义都有不同之处。
  2、公用/效用计算
  公用/效用计算虽已不是新颖的概念了,但如今它正被付予新的含义。Amazon的AWS、Sun的存储云、IBM的“蓝云”以及其他厂商所共同倡导的的云计算,正在为整个业界提供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化服务器等应用。早期的企业主要将公用/效用计算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不会应用在关键性任务需求上。但是时至今日公用/效用计算逐渐在数据中心开始占据一席之地。一些厂商开始帮助企业用户创建虚拟的数据中心,诸如3Tera的AppLogic,Cohesive Flexible Technologies的Elastic Server on Demand(可按需实现弹性扩展的服务器)。Liquid Computing公司的LiquidQ也有类似的服务,能帮助企业将内存、I/0、存储和计算容量通过网络集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使用。  
  
  云计算如今已成为又一风靡的概念。与很多同行一样,Gartner资深分析师Ben Pring认为:“云计算就像法国大餐一样正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问题在于(类似Web 2.0一样),似乎每个人对云计算的定义都有不同之处。
  3、云计算领域的WEB服务
  与SaaS有些类似,WEB服务厂商也是通过提供API让开发人员来开发互联网应用,而不是自己来提供功能全面的应用软件。这种云计算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从分散的商业服务(诸如Strike Iron和Xignite ),到GoogleMaps、ADP薪资处理、美国邮政服务、Bloomberg和常规信用卡处理服务等的全套API服务。  
  
  大家熟知的Google Maps
  云计算如今已成为又一风靡的概念。与很多同行一样,Gartner资深分析师Ben Pring认为:“云计算就像法国大餐一样正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问题在于(类似Web 2.0一样),似乎每个人对云计算的定义都有不同之处。


云端角逐:IBM云计算 vs 微软云计算2010-07-28 15:37出处:51cto作者:佚名【我要评论】 [导读]云计算领域潜力最大的是IBM公司和微软公司,这两家公司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云计算领域。
  2007年Google公司率先推出了云计算服务,由于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全球信息类跨国公司纷纷跟上,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开发云计算服务,由此开创了云计算服务时代,它是互联网发展新的里程碑。云计算就是将以前那些需要大量软硬件投资的软件应用,以互联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就像使用水电一样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处理技术,并且按需使用和计费。这一形式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据美林证券分析师称,到2011年,云计算销售收入将达到1600亿美元。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云计算市场2013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500亿美元,全球信息通讯软件及服务领域的分析咨询机构Springboard Research亚太区软件部副总裁Michael Barnes 先生指出:“201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将以逾60%的速度增长,随着中国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本地的云计算平台的投入和建设,以及各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在云计算上的研发和业务试点,一个全产业的上下协作创新模式即将形成。”

  本人认为,云计算领域潜力最大的是IBM公司和微软公司,这两家公司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云计算领域,下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简评:

  1. 云计算是IT软硬件和互联网应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需要有硬件和软件巨大的投入并有许多技术创新,是互联网发展新的里程碑,它将促进信息产业新发展,使得用户如同使用水电一样使用软件服务的梦想成真。

  2. 云计算是Google公司首创,当前Google公司和亚马逊公司在应用上领先。但IBM公司是软硬件结合的“大象”,微软公司拥有全球最多的软件用户,他们各自的云计算方案实质上是把现有的软硬件技术迁移和扩展到云计算上,其他公司是难以匹敌的,因此将来这两家公司就会成为云计算领域的前2名。

  3.云计算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安全问题,需要软件界共同作出最大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4. 在云计算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中国的企事业单位不能只做国外公司的用户,在云计算的开发方面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至少在应用软件方面。具体做法需要有关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认真研究。这里也有一些令人欣慰的消息,例如阿里巴巴公司正在做云计算技术储备,计划在明年下半年推出阿里巴巴云计算平台。

我要评论 | 我要挑错关键字:微软 云计算 IBM[责任编辑:李菁]订阅收藏打印关闭 分享本文到:



-

相关文章
微软芝加哥数据中心揭秘 绿色IT警钟:iPad、云计算环保吗 “看云不是云”到“看云还是云” 由云计算向数据中心的转变 云计算模式下的机房监控应用分析 相关博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十大耀眼点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人民法院司法服务的重要途径 云计算产业链全景图 我国第一个国家信息化规划出台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简单、具体、易实现
网友评论共有0条网友评论
欢迎评论!
我来评评您还能输入300字

昵称:

恭喜,信息提交成功!
频道最新更新
浅谈数据中心两种不同的分级方式 应用虚拟化将改变企业的办公理念 小型机房要三大“高”体现制冷专业化 数据中心节能攻略:散热的最高境界 数据中心绿色节能:冰球治理法 频道热门文章
浅谈机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 谷歌投资建设风力发电“高速公路” 核心路由器将成为数据中心“新核能” 不可忽视的数据中心灾难恢复计划 AMD中国将在北京打造第二全球中心 -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datacenter.chinabyte.com/188/11451188.shtml

云计算颠覆传统管理软件 SaaS应用将变革

  来源: TechWeb.com.cn    日期:2010.06.10 09:23 (共有0 条评论) 我要评论
  不知何时,联姻并非专指秦晋之好,也是指通过合作,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而科技上的联姻,是否也能双方共赢?通过SaaS与云计算的结合,看看科技上的联姻,胜算几何。
  不知何时,联姻并非专指秦晋之好,也是指通过合作,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而科技上的联姻,是否也能双方共赢?通过SaaS与云计算的结合,看看科技上的联姻,胜算几何。
  SaaS与云计算的联姻,是基于优势互补,也就是说SaaS与云计算有区别。从服务类型上看,SaaS为用户提供的是软件服务,而云计算则更倾向于出租网络资源。从用户规模来看,SaaS目前主要针对中小型用户,而云计算的用户则以大型用户为主
  我们知道SaaS、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现在已经开始受到企业的大力关注。比如,早期的SaaS虽然没有太多的用户,甚至很多用户没有听说过,直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很多的用户已经开始应用。在2009年兴起的云计算,同样也受到了企业的关注与重视,无论是国际巨头的投入,还是用户的关注,都受到了高度的关注。虽然,目前的SaaS和云计算的结合运用在国内的发展并不是成熟,但这种模式或者技术的的出现直接颠覆了现有传统管理软件的格局,SaaS结合云计算的出现,会帮助企业及CIO做信息化时有了更加多余的选择。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管理软件厂商加入到云计算浪潮中,虽然云计算的标准还未出台,但是商家还是看好云计算的前景,进行积极开发,争取在时间、技术上取得绝对的优势。但要想具备云计算服务提供能力,除了“硬素质”的提高外,在“软素质”上也要提高。很多SaaS提供商都在宣传他们做‘云计算’,但其实你要看他们到底想往什么方向发展,因为要想走上‘云计算’这个方向,需要很多的技术投资。如果他们提供的只是一种标准化的服务,而且不是很昂贵,那他们还应该算是传统的SaaS提供商,但如果他们想提升高度做可定制化的服务,这就需要更多的投资和技术研发,那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正在朝“云计算”这样的服务方向发展。”
  据了解国内协同管理大牌厂商协达软件于前不久以率先推出国内首款基于云计算平台与Saas应用相结合的协同管理平台,该平台是国内首个基于云计算平台与SaaS应用的协同管理平台,作为一款面向云计算环境进行开发的协同管理软件,协达软件公司所推出的该平台,吸引了业界众多的注意力。或许协达的这个架构,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转向云计算环境。协达相关人士表示,希望该平台能够最终像PC平台一样,能够让成千上万的企业用户感觉到云计算与SaaS应用相结合的协同软件管理平台的新颖服务,而这平台最后会造就一个全新的“云产业”。
  有专家指出,众多协同厂商对于云计算与SaaS应用相结合的管理软件变革将会愈演愈烈,从此次协达软件首次推出基于云平台与SaaS相结合的管理软件平台看出,这也无疑确定了协达软件在越来越多的高端厂商中的领导者形象。也进一步打造了协达软件在业界的领军地位。

SaaS厂商走向“混合型” 谁将成为市场的领头羊

   日期:2010.06.03 23:28 (共有0 条评论) 我要评论
  当前,我国SaaS市场还处在发展之中,还不成熟,面临较多的挑战,但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因此,很多主流厂商都在近期进行了战略调整。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国内SaaS市场的引领者——用友伟库网和金蝶友商网纷纷由“纯SaaS”厂商转变为“混合模式”的厂商。
例如,金蝶友商网战略调整后,采用了SaaS业务与KIS产品相结合的策略,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业务模型,使得之前两个独立业务友商网与小企业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用友伟库网也整合用友移动,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业务发展模式。
在阿里巴巴软件退出SaaS市场后,曾一度引发业界对国内SaaS市场发展方向的诸多质疑。国内2大软件巨头的战略转向,似乎加剧了业内对SaaS市场盈利预期的担忧。
不过,业内权威人士认为,金蝶和用友的战略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们看好SaaS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其战略调整后,把一些优质资产注入SaaS业务是为了更好地促进SaaS业务的发展。至少,在其战略整合后,整体业务在集团公司层面分量更重,会带来更多资金的投入。
而据Gartner的研究报告也表明,SaaS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未来的几年将是世界SaaS市场的黄金时期,其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蝶和用友纷纷由“纯SaaS”厂商转变为“混合模式”后,谁将作为国内“纯SaaS”厂商继续引领行业的发展?
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作为专注CRM领域的SaaS厂商,salesforce获得巨大的成功,逐渐成为SaaS领域最成功的厂商典范。而作为中国的salesforce,XTools与salesforce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该公司也是一直专注CRM,并在近期业绩取得迅猛增长,获得计世资讯、易观国际、比特网等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和赞许。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金蝶友商网等纷纷转向混合发展模式后,作为在线CRM领域的最大厂商,XTools(www.xtools.cn)注重于销售管理与客户管理软件领域,XTools已经成为SaaS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SaaS将紧跟云计算热潮 2010成发展突破年

来源:搜狐IT
2010年06月09日17:39
  【搜狐IT消息】 6月10日即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软件运营服务大会”上,大会主办方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将会发布《2009-2010年度中国云计算及SaaS市场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全面揭示云计算及SaaS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为相关厂商和用户制订云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2010年云计算成为中国IT市场最热的概念:相关产品、解决方案的推广达到前所未有的热潮,几乎所有知名IT提供商、互联网提供商,甚至电信运营商都在提供或准备提供云服务。但在很多用户眼中,缥缈的“云”依然比较遥远。
  从云计算的应用——SaaS(软件即服务)来看,过去两年经历了快速的增长。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的研究表明,2009年国内SaaS市场的规模已达到35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6%,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高级分析师曹宇杰认为,目前SaaS的发展己进入关键点,对安全的忧虑、传统习惯,以及用户体验的问题成为SaaS发展的最大困扰。但我们也发现,SaaS在发展中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功能整合成为趋势,行业解决方案成为新热点,比如用友、金算盘和金蝶等力推的全程电子商务,就是要实现电子商务与管理软件的结合。随着云计算概念的普及,SaaS将会在2010到2012年取得突破,面向行业用户的整合型SaaS服务有望成为行业的突破点。
  2010年,作为云服务之一的SaaS能否通过面向行业的整合,实现用户规模的突破?全程电子商务等新方向能否成为SaaS的突破点?云计算在国内是否会避免SaaS遭遇的尴尬? 云计算何时会得到大量部署和应用? SaaS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云计算提供了哪些有益的经验?面对蜂拥而至的云计算提供商,SaaS厂商需要何种应对策略?在2010年6月10日即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软件运营服务大会”上,SaaS产业链相关厂商、专家和用户将会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面向行业用户进行充分整合,提供一站式、全程式的SaaS服务,这无疑将是SaaS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的套装软件不同,SaaS方式除了成本低之外,本身必须简便易用,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仅满足用户单一需求的SaaS应用无疑会给用户带来新麻烦。目前热门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特色就是创造性地将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进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它不仅可以将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了企业外部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还将电子商务从以发布信息、搜索商机为主延伸到电子采购、诚信认证、在线支付、协同工作等领域。
  云计算在国内和SaaS相辅相成、互为助力将成为2010年市场发展的最新特点。从市场推广层面讲,云计算的推广热潮和IT巨头的大规模投入、用户普及无疑将推动SaaS应用增长的进入新一波浪潮。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2010和2011年是云计算的概念导入期,2012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而SaaS在此两年间随着软件产品应用探索的逐步成熟、品牌集中度的提高、用户认知的大规模普及、以及互联网租用形式的成熟,SaaS应用也将逐步进入更为快速的市场发展周期。
  从技术上说云计算对于支持SaaS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灵活支配硬件资源,可以满足SaaS提供商的各种应用需求,而且丰富了基础架构资源、开发部署运营平台等更为丰富的IT资源租用形式。云计算可以对SaaS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SaaS强调最终的应用,云计算则侧重对底层架构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帮助SaaS提供商解决硬件或带宽等资源不足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第四届中国软件运营服务大会”主办方、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表示,计世资

    瞬时,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云计算、云安全、云服务等名词扑面而来。几乎所有软件企业都在向SaaS转型,IT服务商都准备转轨云计算,所有投软件的VC都只考虑投SaaS和云计算,软件创业公司都要在“云”里创业。
    瞬时,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云计算、云安全、云服务等名词扑面而来。几乎所有软件企业都在向SaaS转型,IT服务商都准备转轨云计算,所有投软件的VC都只考虑投SaaS和云计算,软件创业公司都要在“云”里创业。
    当很多不同领域的厂商想搭上SaaS和云计算快车的时候,SaaS和云计算都出现了10种以上不同的定义,还出现了“真假SaaS”之说,就像是Web2.0一样。
    SaaS是软件通过互联网来交付,向用户收取月服务费。用户通过互联网来使用软件,不需要一次性购买软件、硬件,也不需要维护和升级。SaaS运营商统一安装、升级、维护软件和硬件。SaaS通常被用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产品技术和市场以美国Salesforce为领头羊。国内类似的厂商以八百客、沃利森为主,主要开发CRM、ERP等在线应用。用友、金蝶等老牌管理软件厂商也推出了在线财务SaaS产品。国际上其他大型软件企业中,微软提出了Software+SaaS的模式;谷歌推出了与微软Office竞争的GoogleApps;Oracle在收购Sieble升级Siebleon-demand后推出OracleOn-demand;SAP推出了传统和SaaS的杂交(Hybrid)模式。
    标准的SaaS软件有几个特点:一是用户注册后可以立即开始使用,或者叫即需即用,或者叫随需应变;二是所有客户的程序和数据统一管理;三是程序和数据库采用多重租赁架构(Multi-tenant),从而提高稳定性可扩展性,并降低维护成本。而这也是“真SaaS”的标准。这些区别于传统软件的特点为客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同时价格也更低。SaaS为什么这么热?就像MP3音乐取代了CD碟片一样,很多人预测SaaS正在逐渐取代传统软件交付模式。
    PaaS是SaaS技术发展的趋势,PaaS能给客户带来更高性能、更个性化的服务。如果一个SaaS软件也能给客户在互联网上提供开发(自定义)、测试、在线部署应用程序的功能,那么这就叫提供平台服务,即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Salesforce的force.com平台和八百客的800APP是PaaS的代表产品。PaaS厂商也吸引软件开发商在PaaS平台上开发、运行并销售在线软件。
    云计算概念的升温晚于SaaS。云计算和SaaS有何不同呢?云计算是指用虚拟技术建造的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并以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提供给软件开发者,即硬件即服务HaaS(Hardware-as-a-Service)。云是指互联网。和虚拟主机不同的是,云计算通过并行使用多台服务器,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和带宽。云计算面向的是软件开发者,而SaaS面向用户直接提供软件服务。云计算厂商通过硬件的随需应变虚拟化技术,让开发人员可以不用考虑硬件和带宽的制约来开发和运行应用程序。
    SaaS、云计算和云服务经常被混为一谈。云服务是在云计算上提供软件或其他IT服务,比如在线数据库,产品有Trackvia、AmazonSimpleDB,MicrosoftSSDS等;在线存储服务,包括Box.net、Amazon S3等。
    当人们对SaaS和云计算众说纷纭之时,大家通常希望能在网络上试用或体验,而所有领先的厂商们都提供试用账号。下面对几大厂商的产品和市场定位的全面解析,能从深度上让大家更多地了解SaaS和云计算。
    Salesforce和八百客:Paas
    Salesforce是软件即服务厂商的先驱,在它之后数十家软件即服务公司接踵而至,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八百客。而八百客是目前国内提供成熟PaaS产品的中国公司。Salesforce在推出PaaS两年后,成为第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SaaS/云计算公司。而后Amazon和IBM的云计算产品也起步了。
    Salesforce或八百客在推出的SaaS软件和PaaS平台中包括在线开发的平台技术和操作界面,用户可以不用任何编程语言,开发任何企业管理软件。用户可以在两家公司提供的试用版中进行开发测试。
    在早期,开发人员还在使用PaaS创建软件的补充功能,但是如今一些开发者还尝试使用PaaS开发独立的大型应用。八百客在PaaS平台上开发了几乎所有SaaS应用,包扩人事管理、供应链SCM、进销存、财务管理等。两位PaaS开发者甚至用了几天时间就快速在八百客的PaaS平台上开发出了会计系统。
    PaaS厂商的市场定位是为最终客户提供方便易用、功能全面的企业管理软件。Salesforce还推出了AppExchange平台,吸引各个管理软件细分领域的开发商在其PaaS平台上开发并运营云服务,并对表现出色的小厂商采取收购策略。
    亚马逊:云计算
    亚马逊以在线书店起家,成为全球领先的在线零售商。亚马逊也是云计算的领头羊。亚马逊在推出云计算之前收购了多家技术产品公司,之后推出了风格独特的云计算产品,也参与开创了云计算的商业模式。
    亚马逊的云计算产品总称为Amazon WebService(亚马逊网络服务),主要由4部分组成,包括S3(SimpleStorageService,简单的存储服务)、EC2(Elastic ComputeCloud,可伸缩计算云)、SQS(SimpleQueuingService,简单信息队列服务)以及SimpleDB。也就是说,亚马逊目前为开发者提供了存储、计算、中间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开发者可以在亚马逊云中开发应用软件,并基于亚马逊的收费模式,向最终用户出租软件。
    亚马逊最早推出的云服务是存储服务S3,它提供无限量的文档、照片、视频和其他数据的存储,S3已经被许多软件公司采用为客户提供下载、网络存储服务。
    相比之下,国内的世纪互联、淘宝等公司也在考虑推出类似的服务。而阿里软件推出了“软件联盟”,也在招募软件开发商在其平台上运行应用程序。
    谷歌:Google Apps
    谷歌公司围绕其核心互联网搜索业务,收购了一批小型公司,并创建了一系列互联网服务,包括域名、电子邮件、在线日历、聊天和可收费的GoogleApps(谷歌应用软件套件)等。
    GoogleApps是以网络为基础的Office软件。GoogleApps有免费版和收费版两种。Google也与Salesforce结成联盟,提供GoogleApps和Salesforce产品的集成技术。
    目前谷歌GoogleApps的用户中多数人是大学学生、小型企业员工等普通消费者,而不是企业群体。谷歌也承认并没有打算用它来取代微软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Google与Salesforce结成联盟被认为是目标市场上有交叉,但可共赢。
    虽然IBM有自己的“BlueCloud”(蓝云)计划,但IBM还和谷歌联手将云计算提供给大学学生和研究人员。Google-IBM云将会提供数百台计算机组成数个集群,主要来自Google的定制机器和IBM的BladeCenter和SystemX服务器。谷歌和IBM两家公司也计划将他们的云合作拓展到企业级领域。
    微软:Software+Service
    微软公司一直关注SaaS和云计算的兴起,并准备与谷歌在搜索引擎以外的业务上展开全面竞争。
    微软已经或准备推出在线CRM系统、在线Exchange(ExchangeOnline,集成了邮件、Outlook、聊天器等功能),在线Office和SharePointOnline(在线内容共享)。每个产品都以多重租赁版本推出,主要是针对中小型企业打造。企业级的单租户(Single-tenant)版本则需要5000美元或者额外的许可证授权。针对普通用户,微软的在线服务还包括WindowsLive、OfficeLive和XboxLive。微软的“软件加服务”并没有明确的直销或渠道策略,这也给微软的众多合作伙伴带来很大压力。
    微软推出的另一个运行于Web之上的软件服务——SSDS。它已经被定位为AmazonS3及其他Web数据库的竞争产品。不过,微软的这一举措并没有引起竞争对手的恐慌,Trackvia等Web数据库厂商近期纷纷表示,并不惧怕微软SSDS。
    与Salesforce、Google、IBM不同,多年来微软一直租赁使用数据中心,但是目前它已经开始在全球各地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
    SaaS和云计算正在成为无所不包的“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的代名词。新产品、新公司像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新型软件服务模式的兴起,SaaS和云计算将全面取代传统的软件开发和交付模式。

走近云计算:解密IaaS、PaaS和SaaS

2010年11月01日09:40  来源:IT世界
  导语:云计算让整个IT行业为之躁动,微软、IBM、亚马逊、谷歌以及其他的一些公司在这种新的运算形式上投入了数以十亿计美元的资金,它们认为这种新型的业务模式能够揭开一个新世代的序幕,这个时代代表了高响应程度、效率和高效IT服务。事实上,Gartner最近表示,云计算在IT用户2010年最关注的重要技术的榜单上,排名第二。
  总的来说,我认为云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任何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的服务。这个概念可以包括与标准商业应用相关的服务——例如CRM、ERP、营销线索生成、办公室生产套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但是这个概念还可以延伸到软件开发和基础架构等技术服务领域;这是云计算最近的一种新发展方向。
  在这个行业里,对支持业务的数据和业务处理的需求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这导致了能源消耗量的激增以及对数据中心容量需求的增长。云计算则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思路,使用云计算的模式,企业无需为数据中心扩容、基础架构硬件和软件的采购以及应用软件的采购投入大量资金。
  你也许会问你自己,"我如何利用网络,将我的基础架构扩展到云计算上?我该怎么把网络当做一个平台来建设我的软件和产品呢?我该如何使用云计算来运行我的核心业务流程?"
  云计算的分类
  为了便于理解云计算下一个层次的问题,我想先按照下面的划分方式介绍一下云计算的类别: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架构即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硬件和软件资源。IaaS可以提供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和/或信息资源。最高端IaaS的代表产品是亚马逊的AWS(Elastic Compute Cloud),不过IBM、Vmware和惠普以及其他一些传统IT厂商也提供这类的服务。IaaS通常会按照"弹性云"的模式引入其他的使用和计价模式,也就是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都只使用你需要的服务,并且只为之付费。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提供了基础架构,软件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基础架构之上建设新的应用,或者扩展已有的应用,同时却不必购买开发、质量控制或生产服务器。Salesforce.com的Force.com、Google的App Engine和微软的Azure(微软云计算平台)都采用了paas的模式。这些平台允许公司创建个性化的应用,也允许独立软件厂商或者其他的第三方机构针对垂直细分行业创造新的解决方案。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最为成熟、最出名,也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一种云计算。大家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软件分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应用软件安装在厂商或者服务供应商那里,用户可以通过某个网络来使用这些软件,通常使用的网络是互联网。这种模式通常也被称为"随需应变(on demand)"软件,这是最成熟的云计算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已经证明可靠的支持服务、强大的可扩展性,因此能够降低客户的维护成本和投入,而且由于这种模式的多宗旨式的基础架构,运营成本也得以降低。Salesforce.com、NetSuite、Google的Gmail和SPSCommerce.net都是这方面非常好的例子。
  paas、IaaS和SaaS之间的区别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这三种模式都是采用外包的方式,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管理、维护服务器硬件、网络硬件、基础架构软件和/或应用软件的人力成本。从更高的层次上看,它们都试图去解决同一个商业问题——用尽可能少甚至是为零的资本支出,获得功能、扩展能力、服务和商业价值。当某种云计算的模式获得了成功,这三者之间的界限就会进一步模糊。成功的SaaS或IaaS服务可以很容易地延伸到平台领域。
  选择云计算的标准流程
  对于那些在考虑使用云计算,或者喜欢云计算的CIO或者商业执行官们,我的建议是和其他的业务或技术投资一样,按照标准流程考察选择。
  首先,应该从一个业务案例开始,这一点非常重要。计算投资或者改变对财务的总体影响。
  在考虑云计算项目的时候,网络带宽需求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并且弄清楚你需要在网络上传递的数据有多大规模,以及对于特定服务的网络响应要求。
  安全性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你需要知道你的安全需求,以及你所在公司内部的能力同云计算供应商的能力之间孰高孰低。
  对于任何开发和变革,最好能够从风险的角度进行一下衡量。我非常喜欢研究解决方案,同时也习惯于在作出重大的决策或投资之前,进行试用。
  如果你计划采用的商业服务云计算是核心业务项目,那么一定要仔细考察云服务供应商,它的组织情况,它的业务稳定性。例如,这家公司是否盈利?这家公司是否处于增长期?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是否健康?
  如果你是计划在供应链管理和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项目上使用云计算技术,那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考察供应商整个网络的规模。规模大、扩展性好、质量较好的网络能够比较容易地提供更快、更高质量的服务。在为生意伙伴增加预接入的时候,这种可扩展性也能够提供同样的价值,帮助企业适应业务的增长和变化。
  你一定要了解你的供应链服务的流程和组织情况。他们是否疲惫?是否真实?是否专业?评估他们的服务供应模式,他们整体的能力,以及他们作为服务商为企业建立业务的实际案例的情况。
  最后,你应该做的最重要一件事是考察该应用的持续服务和支持。例如,绝大部分的SaaS应用都是按照采购服务的方式来销售的,对于客户来说,这非常好,因为这意味着供应商必须为你提供持续的价值和支持。这种采购方式买的不仅仅是某种技术的使用权,还包括提供客户支持、变革管理以及总体商业价值的专业人士的服务,这些服务渗透到每一天、每个星期,每个月,始终存在。
  作为一名供应链云计算的客户,你应该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供应商在满足客户的服务水平协议要求方面的水平如何。很多云计算供应商都是全球性的,它们所有的业务夜都是全球性的,但是考核评价单个用户的状况仍然同等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这个工作能够让你了解你的云计算供应商是否能够达到你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s)的目标,比如正常运行时间要求、处理速度要求、支持响应速度要求等。对于核心业务系统来说,这些更为重要,一定要确保该供应商能够达到你的业务要求。

2010年多数SaaS厂商将选用开源技术

2008-04-23 07:00作者:来自网络出处:天极网责任编辑:McLAREN

  市场咨询机构Gartner最近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软件即服务厂商都将(SaaS)在未来两年内使用开源技术。
  Gartner表示,导致SaaS厂商采取这个举动的主要原因是削减软件成本,Gartner还预测说90%的SaaS供应商将使用新的开源技术。
  Gartner认为,开源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等方面,并且在一个应用中所占的比例达到30%。
  Gartner副总裁Robert DeSisto说:“在技术层使用开源技术的SaaS厂商越多,他们软件的购置费用就变得越低。”
  DeSisto还补充说,用户不应该期望软件降低的成本会转嫁到他们身上,因为这些钱将最有可能被用来提高利润率或投资于软件研发。
  DeSisto表示,SaaS供应商应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管理自己SaaS产品中使用的开源产品,以保证没有违反专利。
  最近还有报告表示,目前的经济疲软可能会刺激SaaS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使企业用户降低风险和成本。

开源将成SaaS开发平台过渡关键要素

2008-04-30 09:27作者:左丘出处:天极网责任编辑:McLaren

  分析机构Gartner表示,到2010年,将有90%的软件即服务(SaaS)提供商会在他们的技术基础架构(比如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中融入部分开源组件,以此降低软件成本。同时,用户社区也会围绕着应用平台即服务(application-platform-as-a-service)而展开,并通过调整开源实践来分享软件应用。
  Gartner的副总裁Robert DeSisto指出,“随着SaaS用户社区的扩大,以及应用即平台提供商开源实践的累积,应用交流有望取得更长足的发展。而SaaS厂商在技术架构中所使用的开源组件越多,他们的软件成本就越低。但这并不表示用户就能享受到低价的优势,因为厂商或许会把这些节省出来的成本投入到研发中,或直接用来改善自己的利润结构。”
  从用户角度来说,开源等应用将会在应用即服务(application as a service)提供商的整个生态系统内占比30%以上。这种平台与生态系统的整合将能促进社区来交流并完善开源实践。
  DeSisto表示,“提供商平台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因此,平台提供商应该对这类生态系统给予积极的支持。此外,在开源SaaS使用治理中,IT部门所扮演的角色也十分重要,他们需保障公司避免受到SaaS提供商在运用开源组件时侵犯专利所带来的影响。”
关注此文的读者还看过:

云计算带给SaaS的机遇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作为应用软件的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已经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但是随着SaaS软件客户的增长,网络存储和带宽等基础资源就会逐步成为发展的瓶颈,对众多企业来说,自身计算机设备的性能也许永远无法满足需求,一个简单的办法是采购更多、更先进的设备,随之而来就是设备成本急剧增长,利润随之降低,有没有更加经济有效的解决途径呢?“云计算”的出现也许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推开了大门的一个缝隙。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它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企业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
  SaaS出租软件服务,云计算出租网络资源
  云计算的出现,恰好解决了SaaS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当SaaS提供商的客户快速增加到一定程度,客户所消耗的巨大资源将迫使SaaS供应商提供更多的硬件资源,但由于成本的问题,SaaS又不想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硬件或带宽资源的时候,云计算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通常的概念,云计算处于SaaS的更底层,而SaaS位于云计算和最终客户之间,如果SaaS在最初开发的时候是基于云计算架构的,那么就很容易利用云计算架构来获取海量的资源,并提供给最终用户。这就一劳永逸的解决SaaS发展的瓶颈问题。
  SaaS供应商面临的选择是,是在现有的SOA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下开发应用并租出给最终客户,还是在Cloud Computing(云计算)平台进行开发,使用云计算架构并租出给最终用户。
  通常情况下,SaaS供应商更专注于软件的开发,而对网络资源管理能力较弱,往往会浪费大量资金购买服务器和带宽等基础设施,但提供的用户负载依然有限,而云计算提供了一种管理网络资源的简单而高效的机制,其分配计算任务、工作负载重新平衡、动态分配资源等等,可以帮助SaaS厂商提供不可想象的巨大资源给海量的用户,SaaS供应商可以不再服务器和带宽等基础设施上浪费自己的资源,而专注于具体的软件开发和应用,从而达到最终用户、SaaS、云计算三方的共赢。
  由此可见,云计算在企业软件市场上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对于SaaS供应商来说也是一大机遇,他们可以选择云计算平台,使用云计算的基础架构,使用及其低廉的价格为海量的用户群提供更为稳定、快速、安全的应用和服务。
  名词解释: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应用软件的一种销售方式,客户按使用时间或使用量付费。这些应用软件通常是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并通过互联网来使用。SaaS(软件即服务)具备这个特点:“软件部署为托管服务,通过因特网存取。”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是一个面向服务的架构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服务(service),通过服务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contract)联系起来。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定义,独立于具体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使得构建在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使用统一和标准的方式进行通信。SOA与大多数通用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着重强调软件组件的松散耦合,并使用独立的标准接口。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商业计算模型。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移到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中。这些服务器由一个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管理着,数据中心按客户的需要分配计算资源,达到与超级计算机同样的效果。

计算机科学正在走向消亡吗?

2010年10月30日18:03  来源:译言
  Is Computer Science Dying? 计算机科学正在消亡吗?Now that Apple is making a profit, pundits need something else as the target of predictions of impending doom. Some seem to have fastened onto computer science, prompting David Chisnall to wonder if the subject really is dying.
  既然苹果正在盈利,专家们需要一个即将发生厄运的对象作为预测目标。有人似乎盯上了计算机科学,正是这激发David Chisnall怀疑这个学科是否真的正在走向消亡。
  In the late 1990s, during the first dotcom bubble, there was a perception that a computer science degree was a quick way of making money. The dotcom boom had venture capitalists throwing money at the craziest schemes, just because they happened to involve the Internet. While not entirely grounded in fact, this trend led to a perception that anyone walking out of a university with a computer science degree would immediately find his pockets full of venture capital funding.
  在20世纪90年代末,第一次商业网站泡沫期间,有这样一种观念,计算机科学学位是一种快速赚钱的方式。商业网站的繁荣使风险投资者将资本投到最为疯狂的方案中。他们这样做只是因为他们恰巧卷入互联网。这种趋势虽然并非全部基于某种事实,却导致人们认为,任何一个从大学走出的拥有计算机科学学位的人都会立即获得大量的风险投资资金。
  Then came the inevitable crash, and suddenly there were a lot more IT professionals than IT jobs. Many of these people were the ones that just got into the industry to make a quick buck, but quite a few were competent people now unemployed. This situation didn"t do much for the percep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s an attractive degree scheme.
  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冲击,和突如其来的IT行业从业者过剩。进入这个行业的大多数人只是为了快速的获取钱财而没有真正的才能所以他们失业了,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是有才能的人失业。但这种形势并没有对把计算机科学作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学位方案的观念产生太大影响。
  Since the end of the first dotcom bubble, we"ve seen a gradual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people applying to earn computer science degrees. In the UK, many departments were able to prop up the decline in local applicants by attracting more overseas students, particularly from Southeast Asia, by dint of being considerably cheaper than American universities for those students wishing to study abroad. This only slowed the drop, however, and some people are starting to ask whether computer science is dying.
  自从第一次商业网站泡沫结束后,我们发现申请计算机科学学位的人员数量在逐渐下降。在英国,很多部门会支持降低当地申请者数量,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员,尤其来自东南亚的学生,而且给予他们这些渴望在海外学习的学生比他们在美国学习更多的优惠。这仅仅缓和了下滑。然而,有人开始问计算机科学是否正在走向消亡。
  Computer Science and Telescopes
  计算机科学和望远镜
  Part of the problem is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exactly what computer science is. Even undergraduates accepted into computer science courses generally have only the broadest idea of what the subject entails. It"s hardly surprising, then, that people would wonder if the discipline is dying.
  问题部分来自于人们对计算机科学确切是什么缺乏认识。甚至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本科生通常也只是从最广义上了解该学科。所以,人们怀疑这个学科是否正在消亡,并不奇怪。
  Even among those in computing-related fields, there"s a general feeling that computer science is basically a vocational course, teaching programming. In January 2007, the British Computer Society (BCS) published an article by Neil McBride of De Montfort University, entitled "The Death of Computing." Although the content was of a lower quality than the average Slashdot troll post (which at least tries to pretend that it"s raising a valid point) and convinced me that I didn"t want to be a member of the BCS, it was nevertheless circulated quite widely. This article contained choice lines such as the following: "What has changed is the need to know low-level programming or any programming at all. Who needs C when there"s Ruby on Rails?"
  甚至计算相关领域的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科学基本上就是讲授编程的职业课程。2007年1月,De Montfort大学Neil McBride在英国计算机社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计算的死亡”文章。尽管文章内容相当低质量,和使我确信我不愿成为英国计算机社会的一员,但是这篇文章仍然获得广泛传播。文章包含例如这样的选项:“改变了的是对于理解低级编程或是任何编程的需求。当Ruby语言在Rails上使用时,谁还会需要C语言呢?”
  Who needs C? Well, at least those people who want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of what"s going on when the Ruby on Rails program runs. An assembly language or two would do equally well. The point of an academic degree, as opposed to a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is to teach understanding, rather than skills—a point sadly lost on Dr. McBride when he penned his article.
  谁需要C语言?当然,至少是那些企图理解当Ruby在Rail程序中运行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人需要C语言。一种汇编语言还是两种其实都一样。一个学术学位,不同于一种职业资格,关键在于让人理解而不是技术——不幸的是Dr.McBride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In attempting to describe computer science, Edsger Dijkstra claimed, "Computer science is no more about computers than astronomy is about telescopes." I like this quote, but it"s often taken in the wrong way by people who haven"t met many astronomers. When I was younger, I was quite interested in astronomy, and spent a fair bit of time hanging around observatories and reading about the science (as well as looking through telescopes). During this period, I learned a lot more about optics than I ever did in physics courses at school. I never built my own telescope, but a lot of real astronomers did, and many of the earliest members of the profession made considerable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optics.
  在试图描述计算机科学时,Edsger Dijkstra认为,“计算机科学就是关于计算机,就像天文学就是关于望远镜一样。”我喜欢这样的引用,但是它常会被那些不是很了解天文学的人错误引用。在我小的时候,我对天文学相当感兴趣,并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徘徊于天文台和阅读关于这门科学(也通过望远镜观察)。在那期间,我学到了比在物理课上学到的更多的光学知识。尽管我从未造出一个我自己的望远镜,但是很多真正的天文学家却做到了,同时很多这个专业的成员为我们理解光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There"s a difference between a telescope builder and an astronomer, of course. A telescope builder is likely to know more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elescopes and less about the motion of stellar bodies. But both will have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what happens to light as it travels through the lenses and bounces off the mirrors. Without this understanding, astronomy is very difficult.
  当然,望远镜的制造者和天文学家是有所不同的。一个望远镜的制造者可能会知道更多关于望远镜结构的东西,但很少会关注恒星体的运动。但是两者都需要真正理解光线在透过镜头和从镜子里反射时发生了什么。没有理解这些,天文学是相当困难的。
  The same principle holds true for computer science. A computer scientist may not fabricate her own ICs, and may not write her own compiler and operating system. In the modern age, these things are generally too complicated for a single person to do to a standard where the result can compete with off-the-shelf components. But the computer scientist definitely will understand what"s happening in the compiler, operating system, and CPU when a program is compiled and run.
  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可能不会编制他自己的集成电路,也可能不会写自己的编译器和操作系统。在现代,这些东西对于个人来说通常是太复杂而且不可能完成一个可与现有产品竞争的标准。但是计算机科学家明确知道,当一个程序在编译和运行时,在编译器、操作系统、CPU中发生着什么。
  A telescope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an astronomer, and a computer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a computer scientist—but each is merely a tool, not the focus of study. For an astronomer, celestial bodies are studied using a telescope. For a computer scientist, algorithms are studied using a computer.
  望远镜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同样计算机对于计算机科学家来说是一个重要工具——但是它仅仅只是一个工具,并不是研究的重点。天文学家用望远镜研究天上的星体;计算机科学家研究算法来使用计算机。
  Software and hardware are often regarded as being very separate concepts. This is a convenient distinction, but it"s not based on any form of reality. The first computers had no software per se, and needed to be rewired to run different programs. Modern hardware often ships with firmware—software that"s closely tied to the hardware to perform special-purpose functions on general-purpose silicon. Whether a task is handled in hardware or software is of little importance from a scientific perspective. (From an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there are tradeoffs among cost, maintenance, and speed.) Either way, the combin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is a concrete instantiation of an algorithm, allowing it to be studied.
  软件和硬件通常被认为是相互分离的概念。这是一个方便的区分,但是并不是一直是事实。第一台计算机自身并没有软件,和需要重新换线以运行不同的程序。现代硬件经常集成固件——软件可以与硬件紧密结合在通用目的的硅片中以完成专门目的的功能。从科学的视角来看,一个任务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完成都是不重要的。(在工程学看来,这是成本、维护和速度的交换。)无论如何,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是一种算法的实例,应当让它得到研究。
  As with other subjects, there are a lot of specializations within computer science. I tend to view the subject as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hree fields:
  正如和其他的学科一样,计算机科学中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我倾向于将这个学科视为三个学科领域的交集。
  Mathematics
  数学
  Engineering
  工程学
  Psychology
  心理学
  At the very mathematical end are computer scientists who study algorithms without the aid of a computer, purely in the abstract. Closer to engineering are those who build larg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s. In between are the people who use formal verification tools to construct these systems.
  研究没有计算机辅助、纯抽象算法的计算机科学家正处于数学的边缘。建立大型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计算机科学家更接近于工程学。那些使用常规验证工具建立这些系统的人们处于这两者之间。
  A computer isn"t much use without a human instructing it, and this is where the psychology is important. Computers need to interact with humans a lot, and neither group is really suited to the task. The reason that computers have found such widespread use is that they perform well in areas where humans perform poorly (and vice versa). Trying to find a mechanism for describing something that is understandable by both humans and computers is the role of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subdiscipline within computer science. This is generally close to psychology.
  没有人的指令,电脑基本上没用,所以这正是心理学在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原因。电脑需要和人之间进行很多交互,没有任何群体是真正适应这样的任务的。计算机如此广泛应用的原因是计算机在人类不能适应的地方表现出更多的优势。试图找到一种让人和机器都能理解的描述机制是计算机科学的子学科“人/计算机交互”(HCI)的使命。因此,这一学科一般被认为接近心理学。
  HCI isn"t the only part of computer science related to psychology. As far back as 1950, Alan Turing proposed the Turing Test as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whether an entity should be treated as intelligent.
  人机交互并不是计算机科学中唯一与心理学相关的领域。回到1950年,阿兰 图灵推荐将图灵测试作为一种判定实体是否是智能的实体的方法。
  It"s understandable that people who aren"t directly exposed to computer science would miss the breadth of the discipline, associating it with something more familiar. One solution proposed for this lack of vision is that of renaming the subject to "informatics." In principle, this is a good idea, but the drawback is that it"s very difficult to describe someone as an "informatician" with a straight face.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那些没有直接学习计算机科学的人搞不清这个学科的范围,错误的将它归结于其它更为熟悉的学科。因此,有人推荐将这一学科改名为“信息科学”。从原则来讲,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缺点在于很难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将某人描述为一个信息专家。
  Computer Scientists Can"t Program!
  计算机科学家不能编程!
  Talking to people in the industry, I"m frequently told that computer scientists can"t program. Part of the problem is people hiring computer scientists and thinking that they"ve just done a three- or four-year programming course. (Another part is students apply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with the same idea.)
  在和业内人士聊天的时候,我通常被告知计算机科学家不会编程。这个问题部分源自那些雇佣计算机科学家的人,他们认为计算机科学家仅仅是做了3至4年编程工作的人。(另外一部分源自带有同样观念的申请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学生。)
  Some computer scientists, and even professors, really can"t program. Professors have PhD students to handle programming for them, but recent graduates can"t make that claim. Programming falls close to the engineering par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people who have been through a degree that focuses more on the mathematics or psychology aspects of the subject are likely to be fairly weak in engineering.
  一些计算机科学家,甚至教授,确实不会编程。教授们让博士生们为他们解决编程问题,但是现在毕业生们并不那么认为。编程更接近于计算机科学的工程学部分,那些通过更关注于数学或心理学方面的计算机学科学位的学生当然可能在工程学方面处于劣势。
  A lot of dissatisfaction with computer science comes from the misplaced expectation that a computer science graduate will be a good programmer. Such a graduate should have been exposed to at least half a dozen languages, but won"t necessarily have done anything particularly complicated with those languages. She almost certainly won"t have any kind of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ndard library available for a given platform. This kind of comprehension comes only with experience. She may have picked it up from other jobs or open source work, but not from her degree.
  很多的对于计算机科学的不满来自错误的期望,即认为一个计算机科学毕业生就是一个好的程序员。其实,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在学校至少要学习六种以上的语言,但是她不必做任何事情尤其综合这些语言。她当然几乎不会深入了解一个给予的平台上可获得的标准库,而要全面的理解这些需要经验。这些经验她可能从其他工作中或开源工作中学会,但是绝不是从她的学位课程中。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are very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a lot of people seem to confuse the two. Software engineering teaches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software, in terms of both tools and processes. A computer science course briefly touches on these topics, in the same way that a materials physicist may learn something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is doesn"t make a computer scientist a software engineer, any more than it makes a physicist the best candidate for building a bridge.
  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是截然不同的课程,但很多人将两者混淆看待。就工具和流程来讲,软件工程教授的是开发软件的过程。计算机科学课程只是简单的涉及了这些问题,就像材料物理学家可能了解机械工程一样。当然,这并不能使计算机科学家成为一个软件工程师,它至多使物理学家成为建桥的最佳的候选人。
  What Is It Good For?
  它有什么好处呢?
  If they can"t program, what"s the point of having computer scientists? For an academic subject to justify its existence, it must impart some useful understanding to its students. Computer science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branch of applied mathematics, so a computer scientist should be expected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reasoning. But there are two areas that separate computer science from much of mathematics:
  如果他们不能编程,那么拥有一个计算机科学家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要想证明一个学术科目的存在,它必须让学习者对它有实用的理解。计算机科学首先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因此计算机科学家需要理解数据推理的原理。但有两个方面又让计算机科学和数学有所不同:
  Focus on efficiency.At the theoretical end, this focus manifests itself in complexity theory, which groups algorithms according to their time and space requirements for execution. Closer to engineering, this becomes a focus on minimizing the number of instructions issued on a real architecture, or eliminating other bottlenecks. Most of computer science is somewhere in the middle, and involves finding an efficient (if not optimal) solution to a problem with real requirements. Much of this principle is equally applicable outside of computing; for example, in optimizing a business workflow.
  关注效率。除理论之外,这种专注表现在本身复杂性的理论,它根据它们运行的时间和空间需求来组织算法。当接近于工程学时,这变成了最小化运行在现实架构上的指令数量,或者减少别的瓶颈。很多的计算机科学是一种折中的选择,和包含找到一种解决现实需求的有效(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当然,这些原理也适用于计算之外。例如,工作流的优化。
  Focus on thinking simultaneously at different levels of abstraction.Closer to the applied end of computer science, algorithms are expected to run on real systems. The instructions that will be executed when the program runs, the high-level algorithms used to create these instructions, and the interface with which the program interacts with the user are all important, and a computer scientist learns to keep all of these issues in mind at once.
  同时,专注于不同层次的抽象概念。算法接近于计算机科学的应用的边缘,人们期望它运行在真实的系统。在程序运行时执行的指令,用于创建这些指令的高级算法,和用于与用户交互的接口都是很重要的。一位计算机科学家需要将这些在思考问题时一次一并考虑。
  Computers are part of everyday life for a lot of people. Even discounting desktop computers, most people interact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omputing devices every day. This trend has lead to a more algorithmic view being taken of a lot of processes, and computer science is essential in building these devices.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打折终端机,很多人每天都与大量的计算机设备交互。这种趋势使处理很多过程的算法更有前景,然而计算机科学却是创立这些设备的核心。
  The decline in computer science applicants is likely to continue for a while. Computer science is no longer a buzzword-compliant "get rich quick" subject, and people (outside the BCS) are starting to realize that it"s not a vocational software development degree course. This realization is likely to be good for the subject in the long run, because it will remove many of the students who never should have chosen that field in the first place. Physics has also seen a decline in applicants in recent years, and no one is claiming that it"s dying and needs to cater more to teaching people to be second-rate engineers, rather than first-rate scientists.
  在一个时期内,计算机科学的申请者数量可能还会降低。也许计算机科学不再是与“快速富裕”相关的热词,但人们(英国计算机社会之外)正开始认识到,计算机科学不是职位软件开发学位课程。从长远来看,这种认识有利于这一科目发展,因为这可以第一时间排除那些不需要选择这一学科的学生。近年来,物理学的申请者也在降低,但没有人声称物理学正在消亡和需要更多的迎合现实需要,让人们成为二流的工程师,而不是成为一流的科学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